“艺术与设计前沿”研究生教学成果展于2020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在det365在线平台美术馆展出,由建筑系副系主任魏秦副教授、课程主讲教师刘坤博士策展。
展览以“3×3×3的可能性”为题,引导建筑学专业的同学们思考,当空间脱离实用功能的限定后,其本身的艺术性当如何呈现?如何在一个空间当中,综合运用建筑与非建筑的空间形式操作语言?如何借助多元材料,来实现空间氛围的营造与理念的传达?选课同学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了9件装置作品,这些作品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自我的理解,也有对时代的审视,开放性的展现期待观众的参与、体验与解读。
“艺术与设计前沿”课程建设是跨界设计思考下的一次教学改革,获得上海大学2020年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课程建设)支持。课程融合大美术诸多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音乐、摄影等,以及大设计领域的手工艺术、公共艺术、数字交互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跨界的设计思维,除理论讲授外,增加了导师对谈环节,帮助同学开拓设计思维,引导学生立足建筑设计、对相关艺术与设计专业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思考。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邀请了多位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国内知名建筑师来共同参与。
魏 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det365在线平台建筑系副系主任
刘 坤:讲师 det365在线平台建筑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谦升: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det365在线平台数码艺术系副系主任
郭 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det365在线平台公共艺术实验中心主任
陈光辉:硕士研究生导师 det365在线平台陶瓷工作室主任
胡建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冠英: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财富品质》艺术总监
1.《TAKE WHAT YOU NEED》康艺兰 刘诗宇 廖书玲
为大家创造一个能实现愿望的乌托邦世界,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你想拥有的,这个载满愿望的便签空间在轻柔地触摸你的心灵,抚慰你的情感。
看似无序的愿望实则是有序的组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为:深蓝——生理需求,浅蓝——安全需求,粉白——爱与归属,浅红——尊重需求,深红——自我实现。装置在抚慰情感的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实验,什么样的需求是最被人需要的呢,而什么又是可有可无的呢?
本作品基于仿生设计,将城市肌理之于网格,个体之于气球。脆弱的个体挣扎于束缚的网格并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轨迹,气球在孔隙中求得机遇与挑战,代表着人生中的迷茫、徘徊与憧憬。
“一曲霓裳半场梦,浮世真幻缥缈中”构筑了我们对盛世大唐的印象。但往者难追,缥缈朦胧间是真实亦是想象。步入其间的你,心头起了何种思绪,是共鸣,或另有所想?既入霓裳阵,何不霓裳舞,偷得浮生半刻闲,这便是我们于这匆匆日常间的一份礼物。
Body shaming,意为因为身材而羞辱某人,对他人的体重或者身体尺寸表示任何形式的不恰当的负面言论或态度,这个现象在中国女性身上的表现尤其明显。美,明明没有标准,我们为什么要活在千篇一律的标尺里,寸步难行?我们应当有权利支配自己的身体,冲破body shame的限制。
本作品名为节奏,其实就是自己对于自身每个阶段的把握,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身的轨迹和节奏无法参照他人。听从自己,是快是慢都没关系。
作品中的胶带既象征了人的万千情绪,又像是情绪的线索,顺着这些线索将各种情绪投入漆黑的情绪收集器,同时也是多种情绪融合的状态。周围的透明盒子则像是平时我们选择表达出来的情绪,向外表现的仅是小部分。
空间叙事,是场所的本能。本次通过展示随意捡拾的秋天落叶的水彩作品来实现物质层面的空间叙事。与所爱的人共同准备布展活动也是一个创造美好、感受美好的过程,通过空间布置和手工作品的象征来实现情感层面的空间叙事。
光给予空间特性,光给予建筑生命,建筑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生命。基于此,除非给予它生命(光),否则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的。没有光,空间将有如被遗忘了一般。光即是阴影,它的透明与不透明性,它的反射与折射性,会重新定义空间。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可确定的性格,置身光影之中,形成即时性经验体会。
每一种水果都有独特的香味,清新自然、鲜美香甜。闻到水果的香味,是否能令你联想到对应的季节?芬芳知时节,当冬乃发生。我们尝试利用水果店、果汁店废弃的果皮、果渣等材料,复原冬天的果色和果香,让果皮和果渣凝固在最后的斑斓和芬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