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术学院师生在国家级比赛上捷报频传,学院师生获第十七届“挑战杯”一等奖一项,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两项,再创历史佳绩。
5月15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全国选拔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是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新增的专项赛,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共有来自75所高校的106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大赛旨在通过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感受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16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颁奖仪式上,由det365在线平台章莉莉老师及帅萍老师指导的《助力精准扶贫筑梦红色青春——红色学府非遗“联璧计划”》项目在众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决赛一等奖。
“联璧计划”赤水竹编项目由上海大学“火花实验室”非遗商业品牌赋能工作室项目组携手打造。设计学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以致用,从赤水竹编的红色背景、非遗保护、设计创新、品牌对接等多方面入手,打造“非遗+”商业品牌合作的实验平台,推动非遗走向市场,助力非遗活态传承。
5月1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四川成都圆满落幕。展演活动以“奋斗·创新·奉献”为主题,是教育系统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一项重要活动,共有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98所高校、264支代表队、6800余名师生参加现场展演。
由det365在线平台李谦升老师、赵睿翔老师共同指导的项目《可穿戴技术与中国非遗刺绣创新实验工作坊》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可穿戴技术与中国非遗刺绣创新实验工作坊将带领学生们把可穿戴科技与中国非遗刺绣结合,让刺绣技艺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新的活力。工作坊中将利用微处理器(micorbit和arduino)、低温热塑性塑料、制造可穿戴组件的原型,以及Autodesk Fusion和3DS max等技术条件下,结合非遗中各地不同种类的刺绣技艺与图案应用相结合,展开创意设计,最终形成一批具有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经典造型与创新应用等特点相互交融的创意作品。
det365在线平台章莉莉老师的案例《从非遗传承中散播文化自信的种子——高校非遗美育体验课程研发与社会服务》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
2015年起我院及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承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形成“非遗活态传承与跨界创新”教学模式,让非遗传承人、高校师生、设计师协同创新,共同推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师生团队以“知识服务社会、美育浸润心灵”为目标,发挥艺术院校创造力,积极研发设计“非遗美育体验课程体系”,为中小学、社区、乡村、公共文化场馆等提供服务,五年来覆盖三十余万人次。该模式打通了大中小学生纵向一体化的美育路径,服务社会,面向国际,形成非遗传承与美育的可持续发展,让高校学子从非遗传承中撒播文化自信的种子。
近年来,美术学院高度重视各类国家级比赛项目,形成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教师悉心指导的良好局面,各类比赛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